恐怕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中国市场日资品牌会如此的受欢迎,只是,备受空调行业流通渠道追捧的不是Panasonic,这个正儿八经的松下品牌的英文LOGO,正在被大量的企业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进行着编改而诞生出一大群的“松下”,该群体就是在空调业内广为人知的“假松下”。
无论是生产、运营还是销售“假松下”品牌的制造工厂还是流通商家,想必应该清楚这些都是“擦边球”品牌,但依然堂而皇之地让正宗“土特产”披上了日资的外衣。更惊人叹为观止的是,许多“假松下”品牌的产品,配置都偏低,且根本没有独立的产品品质管控体系和研发能力,甚至很多的产品连能效等级都未必能够达到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仅以贴近成本线的极致低价去迎合渠道和市场需求,而这也是“假松下”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
“假松下”在渠道、在市场肆无忌惮的流通,给空调行业带来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不仅对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带来了直接的负面作用,破坏了松下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挤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破坏了产业的生态环境,搅乱了空调市场正常的竞争发展秩序。
过去几年来国内空调市场的一些阶段性特征的确是给“假松下”品牌群体提供了优渥的生存土壤,尤其是在2017年度长期存在的供不应求局面,让渠道和市场都出现了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丰富的外部机会让“假松下”蓬勃发展。而且,主导和主流品牌最近几年来一直奉行产品结构升级的策略,进而腾让出了巨大的低端市场资源。
但是进入2018年度之后,除了依然巨大的渠道出货空间之外,能够让“假松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不如以往那么有利。相比于去年同期,内销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扭转,许多空调企业通过产能扩张解决了供给缺口的问题,而且整个行业当下的渠道库存创下了同期内的历史新高。
巨大的渠道库存会进一步激化供需矛盾,不仅与大量的“假松下”差不多规模的企业,很多的主流空调品牌也都纷纷加强了对中低端需求的覆盖面,游离于产品主流品牌阵营的“假松下”群体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
如果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主地调配需求资源的流转,进而对品牌格局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那么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同样会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厘清产业的竞争秩序。
没有长期品牌形象的支撑,“假松下”的行销模式难以避免被质疑为短期行为,而“假松下”的盛行也是空调行业在当下多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没有给国内空调市场带来正面、积极的推动效应,反而扭曲了市场资源的流通。从长远发展来看,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不会长期存在。(文思)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哦↓↓↓